
无痛、快速、高效——揭秘脊柱微创手术的“黑科技”
今天一大早上,已经出院的李女士兴高采烈地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脊柱外科医生办公室,将两张制作精美的感谢信送到医护人员手中,嘴里一直喃喃地讲,脊柱外科这么好的技术,要多宣传啊!好多人都不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65岁的李女士因意外伤到腰部致腰椎骨折,剧烈疼痛使她无法翻身、坐立,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入院后,脊柱外科廖益辉主任带领团队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与评估,检查发现她不仅骨折了,还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这次骨折也是由于严重的骨质疏松导致腰椎承压能力下降,受到外伤就更容易骨折。前期经保守治疗(卧床+止痛药)效果不佳,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医生与患者及家属共同沟通后,决定予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并组织专家会诊讨论制定了个性化手术方案。手术耗时约30分钟,出血仅5ml,术后2小时患者佩戴护腰可下地行走,术后24小时即恢复基本活动能力。为感谢脊柱外科团队的精心治疗,宣传脊柱外科精湛的医疗技术,才有了开头送感谢信的那一幕。
湘潭医卫职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始终秉承“微创化、精准化、个体化”理念,依托数字化骨科导航系统、术中三维C臂等先进医疗设备,确保椎体成形术的安全与疗效。医疗团队针对不同病因(如骨质疏松、肿瘤、外伤),会同专家会诊定制手术方案,同时联合多学科开展骨质疏松筛查与健康宣教,从源头降低骨折风险。
健康科普:
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以稳定骨折椎体、缓解疼痛并恢复脊柱结构。该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尤其是骨质疏松性或肿瘤性骨折)的重要手段。
技术优势:
1、快速镇痛:80%-95%患者术后24-48小时内疼痛显著缓解。
2、微创性?:仅需局部麻醉,切口小(约2-3mm),恢复快。
3、稳定椎体: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减少脊柱后凸畸形风险。
日常保护腰椎的6大关键
1. 保持正确坐姿:避免“瘫坐”与久坐。
办公室人群:椅子调至膝盖与髋部同高,双脚平放地面;腰部垫靠枕,保持脊柱自然生理曲度;每30分钟起身活动2分钟,避免久坐超过2小时。
司机:座椅靠近方向盘,腰部有支撑,避免悬空。
2. 科学搬重物:用腿力代替腰力。
蹲下→抱紧物品→靠腿部力量站起,保持腰部直立;避免突然扭转身体搬重物(易引发急性腰扭伤)。
3. 睡姿与床垫选择。
床垫:选中等硬度(硬板床+5cm乳胶垫为佳),过软或过硬均增加腰椎压力;
睡姿:
仰卧:膝盖下垫薄枕,减轻腰部压力;
侧卧:双腿间夹枕头,保持脊柱中立位。
4. 控制体重,减少腰椎负担。
体重每增加10kg,腰椎负荷增加40kg;BMI≥24的人群需通过饮食和运动减重。
5. 避免高危动作
少做“葛优瘫”、弯腰洗头、跷二郎腿;运动时避免过度后仰(如瑜伽“轮式”)、快速转体。
6. 加强核心肌群锻炼,核心肌群(腹肌、背肌、盆底肌)是腰椎的“天然护甲”;
推荐动作:
臀桥:仰卧屈膝抬臀,强化腰背肌;
平板支撑:保持身体成直线,每次30秒;
猫牛式:跪姿交替拱背和塌腰,灵活脊柱。
供稿:脊柱外科龙波
一审:廖益辉
二审:钱 丽
三审:杨 良